WINT 因交易价格低于 1 美元而从纳斯达克退市,转入场外交易市场,市值暴跌至约 315 万美元。
WINT 曾经推广过一项大型BNB储备计划,大肆宣传「代币化金库」的说法,但随著竞争对手 BNC 在BNB金库竞赛中遥遥领先,人们的兴趣逐渐消退。
案例证明,代币储备策略并不是万能的,需要BTC等主流资产、竞争定位和强大的实体商业支援。
BNB储备公司 Windtree Therapeutics (WINT) 因交易价格低于 1 美元而从纳斯达克退市。此次挫败表明,代币储备策略需要真正的商业基础。

谁也没想到,一直被上市公司奉为金科玉律的「囤货策略」竟然首次「失灵」。根据美国SEC文件显示,美股上市的BNB财团Windtree Therapeutics(WINT)于8月19日收到通知,由于其股价在1美元以下停留时间过长,经过多次反向拆分且未满足通常的宽限期,其普通股将于8月21日从纳斯达克资本市场退市,转入OTC市场交易。
受此消息影响, WINT股价收盘下跌77.21%,至0.11美元,较一年前超过517美元的股价已下跌逾99.98%,相比2020年上市之初56.7万美元/股的峰值价格,更是惨不忍睹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公司7月宣布建立BNB战略储备,股价一度上涨至1.28美元,但由于股价长期低迷,以及「币安支持的BNB金库公司CEA」等概念股的出现,最终难逃退市的命运。
这次事件也让一个关键的产业问题浮出水面:囤coin策略对所有上市公司都有效吗? 星球日报星球日报将在本文中进行分析。
首家退市「BNB策略上市公司」出现,为「coin股双耕」产业敲响警钟
公开资讯显示, Windtree Therapeutics Inc.(WINT)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呼吸系统疾病(尤其是急性肺损伤和心血管疾病)创新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,例如伊他昔明(Istaroxime)和气雾化KL 4表面活性剂。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,总部位于美国宾州。据其网站显示,伊他昔明2B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结果已公布,但距离实现其「满足存在重大未满足需求的市场」的目标仍任重道远。
Windtree Therapeutics Inc.是一家小型生物制药公司,旗下有多个临床阶段项目距离商业化仍有距离。最新数据显示,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净利润为-1064万美元,较上一季的-404万美元大幅增长。
7月16日,Windtree宣布与Build and Build Corp.签署了一项价值6,000万美元的证券购买协议,未来认购金额可能增加至2亿美元。这笔资金将用于购买BNB作为公司财务储备,旨在实现资产多元化并创造价值。当时,Windtree宣称自己是“第一家提供BNB代币直接投资敞口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”,引发市场对亏损的担忧,股价飙升至1.86美元。 7月25日,Windtree宣布签署了一项新的5.2亿美元融资协议以购买BNB,但市场反应冷淡,股价暴跌至1美元左右。
一个月后,它收到的是纳斯达克的退市公告。
纳斯达克规则生效,Windtree面临摘牌
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5550(a)(2),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的最低买入价要求,纳斯达克有权将该上市公司股票摘牌(即强制退市)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非纳斯达克首次向该公司发出“最后通牒”,今年早些时候,纳斯达克曾给予该公司180天的延期以恢复合规,但其仍未能如期满足相应要求,难逃退市命运。
Windtree退市的直接原因或许是其在「生态位」竞争中失败。
Windtree 沦为「BNB财务公司」合法性争夺战的牺牲品
Windtree 退市最明显的原因之一是市场上出现了较优秀的「BNB金融公司」投资标的-币安支持的 CEA Industries(后来更名为BNB网路公司,股票代号为 BNC)。
7月28日,两家均在美国上市的公司——CEA Industries和10X Capital——宣布在YZi Labs的支持下进行5亿美元的私募,以建立BNB金库。据报道,这两家机构正在扩大其PIPE发行规模,目前已有超过140家认购者参与。除YZi Labs外,其他投资者还包括Pantera Capital、Arche Capital、 GSR、Borderless、 Arrington Capital、Blockchain.com、Hypersphere Capital和Kenetic。
8月初,CEA Industries宣布完成5亿美元私募融资,并将更名为“BNB Network Company”,股票代号将于8月6日改为“BNC”。 YZi Labs领投, Pantera Capital和Blockchain.com等140多家机构跟投。该公司还任命Galaxy Digital前联合创始人David Namdar为首席执行官,加州公务员退休金系统(CalPERS)前首席投资官Russell Read为首席投资官。
至此,「BNB金库公司」的正统之争暂时落下帷幕,BNC成为赢家,WINT成为「弃子」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另一家在美国上市、并倡导「BNB财务公司」理念的公司 Nano Labs 也参与了 CEA Industries 的上一轮融资,斥资近 500 万美元收购了 495,050 股 A 类普通股,以及同等数量的 495,050 股认股权证,行权价为每股 15.5 美元。若所有认股权证均获行使,Nano Labs 将持有高达 990,100 股 BNB。因此,持有 128,000 股BNB的 Nano Labs 已成为 BNC 的资金支持者之一,并继续在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。
截至发稿, BNC收盘价为21.02美元,24小时涨幅8.8%,市值为8.95亿美元。 Nano Labs(NA)收盘价为4.5美元,24小时涨幅4.9%,市值为1.04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 WINT的市值已跌至约315万美元。
都说商场如战场,股市尤其直接、残酷。
产业警告:coin策略的有效性也需要前提条件,它不是“股价永动机”
Windtree的退市清楚地表明,对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,囤积加密货币并非提振股价的灵丹妙药。像Strategy和Metaplanet这样的美股和日经指数上市公司,想要在加密货币和股票交易领域实现双飞,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。在我看来,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:
首先, BTC是囤币的首选。作为加密货币行业的“一神教主”,BTC的价值相对稳定,易于被市场和投资者接受。采取囤coin策略可以更直接、更持续地提振股价。毕竟,目前BTC略高于11万COIN的价格,仍远低于许多传统机构和加密货币机构的预期。未来5-10年,甚至更长时间, BTC仍有望上涨50%甚至100%。对于加密货币而言,关键在于价格与预期的比率,而BTC无疑在抗通膨、分散风险和提振预期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。
其次,利基市场的竞争十分特殊。在标的众多的资本市场中,利基市场的竞争无疑是异常激烈。毕竟,在大多数产业和投资领域,「只知第一,不知第二」的现象屡见不鲜。尤其对于一家公司是否有正规机构支持,对市场参与者来说,这或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虽然投资标的本身可能并无太大差异,但市场情绪和长期判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。因此,如果选择BTC以外的coin进行持仓,不仅要考虑该币种的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,还要考虑该项目的直接影响力。
第三,它们拥有真实的业务支撑。与近期透过借壳上市的各类上市公司不同,像Metaplanet和仓古集团这样的公司拥有真实的业务支撑。因此,它们对价格波动、技术安全等其他风险因素的抵御能力更强,也较少受到股市甚至传统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严格管控,无需过多担心退市等风险。简而言之,相较于依赖融资的公司,自给自足的上市公司购买加密货币更有信心。
Windtree 的退市只是产业现状的缩影。像 Bitmine 和 Sharplink 这样的「ETH 储备型上市公司」的出现,或许才是以太坊创办人 Vitalik 所说的「过度杠杆游戏」的真正颠覆者。 「囤币策略」对上市公司是否有效,仍有待观察。
〈 BNB储备公司WINT下市,「囤积」策略未能包治百病〉这篇文章初步发布于《 CoinRank 》。
